首页

  1. 首页
  2. 结构理论
  3. 内容

框架结构建筑梁柱节点的施工要点探析

摘要:在框架结构,节点是联系整个结构体系的枢纽,节点承受由梁柱传递来的轴心、弯矩、剪力的共同作用,受力状态很复杂。为此,施工时应确保节点处的强度。文章对框架结构中梁柱节点施工技术的若干关键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梁柱节点施工 框架结构 施工技术
    1.前言
  对于框架结构,梁柱交叉点处为节点,节点承受由梁柱传递来的轴心、弯矩、剪力的共同作用,受力状态很复杂,其破坏形态主要为剪切破坏,在地震力反复作用下将形成多种交叉裂缝,把节点核心区分为若干混凝土块体,将大幅度降低节点区域的混凝土强度,为此,施工时应确保节点处的强度。因此,作为现场具体指导施工的技术人员,必须从工程和现场实际分析考虑,确保施工方法在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有利于保证工程质量并加快工期。 节点是联系整个结构体系的枢纽,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节点施工技术要点
  2.1 剪力墙外侧锚固施工
  将剪力墙水平钢筋从柱主筋外侧贯通支座后,再将水平钢筋与柱箍筋单面可靠搭接焊10d,这样做法解决了可靠锚固问题,又不会削弱剪力墙端部抗剪能力。柱筋内侧进行锚固,但在截面收缩处附加水平筋抗裂,可加ф8mm 钢筋,间距不大于200mm,伸入柱筋外侧锚固长度以及与原水平筋的搭接长度均符合规范要求。
  2.2 主梁的箍筋及吊筋
  首先主梁上次梁处钢筋应按正常箍筋的间距布放,然后两侧附加如箍筋应在次梁对主梁影响区段内按计算确定,影响区段s=2hl0+3b(hl0为主次梁高低差,b 为次梁宽度);附加箍筋总截面积ASV≥F/fy(F为次梁传给主梁的集中载荷:fy为箍筋抗拉强度设计值),箍筋的布放从次梁边50m m 开始,在影响区段 s 范围内全部均匀布放。吊筋设置时应充分考虑主梁纵向钢筋位置,不要与之抢占空问,只要上锚固段及下水平抗弯段符合受力要求即可,可以考虑放到第二排甚至第三排钢筋位置,以保证梁筋的净距要求和吊筋的位置及角度正确。主次梁高低差较小时优先采用附加箍筋抗剪。
  2.3 梁柱节点区箍筋
  依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 200210.4.6 条规定对四边均有梁与之相连的中间节点,由于周围约束较强,为简化箍筋配置,节点内可只配置沿周边的封闭矩形箍筋,中间的小箍筋或拉结筋可不配置。但对于非中间节点及顶层端节点,仍应按规范及设计要求配置符合箍筋。仍采用先支梁板模板后绑扎钢筋,绑扎好后整体下沉的施工方法,但 箍 筋 的 绑 扎 方 法 是 先 用3 根 短 钢 筋 做 纵 筋 (可 选 用ф10mm~ф12mm),将节点区箍筋按间距要求与纵筋点焊成钢筋骨架,套入柱纵筋上并架设在模板上,然后再穿梁筋进行绑扎,绑扎好后梁钢筋整体与节点区箍筋骨架一体下沉,这样就可以保证节点区箍筋的间距要求。为避免发生箍筋骨架纵筋与柱主筋打架现象,应根据现场柱筋的位置确定短筋位置,一般离开箍筋角部50m m。
  2.4不等强梁柱节点
  在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中,在强柱弱粱的原则下,柱混凝土强度一般均高于梁混凝土强度等级1~2级(即5~10MPa),而且随着建筑高度的增高,这种强度差别越大。因为随着高度的增高,要求柱的承载力越大,因而柱的混凝土强有时达到C45~C60,而一般梁板结构的适宜强度是C25~C35,带来强度差超过10MPa 的情况,节点给混凝土浇筑带来一定的困难。柱梁混凝土强度级差小于等级5MPa 时,不管是边节点还是中节点,由于梁对节点处的约束作用以及梁筋纵横穿过节点区和节点区箍的加密等作用,完全可以实现强节点原则,为方便施工,可以将节点与梁板一起浇筑,采用梁板混凝土。对于柱梁混凝土强度等级相差10MPa 及其以上,节点应采用与柱强度等级一样的混凝土浇筑,具体施工步骤为:1) 先将快易收口网绑扎在距柱边500m m 或 h (h 为梁高,取两者之中大值) 之处,浇筑节点混凝土,节点混凝土因用量少可采用塔吊浇筑,不采用泵送混凝土,这样可降低混凝土的坍落度,节点混凝土稍高出楼面,暂不振捣;2)浇筑梁板混凝土,先浇筑靠分界部位,基本达到标高后先振捣节点区混凝土,然后再振捣梁板混凝土,这样做既可以防止节点区混凝土浆流失到梁中,又可以防止梁板低强度混凝土流入节点区,当然振捣应在混凝土初凝前完成,并且两边的时间差应在2h 之内,防止形成冷缝。
  2.5 顶层端节点钢筋弯弧及保护层
  顶层框架端节点的钢筋应按普通钢筋的弯弧增加2d,即 d≤25m m 为 6d,d>25m m 时为 8d。一般情况下柱角部保护层均会超过40m m,因此要采取附加抗裂措施。
  2.6 框架梁与框架柱平齐时梁筋保护层
  为保证柱筋位置,梁纵筋到柱位置时应沿水平方向稍加弯折从柱筋内侧穿过,确保锚固,同时梁纵筋移位后留下的空挡处,在箍筋的上下角附加2ф12mm 钢筋,与原钢筋搭接,有腰筋时,在腰筋位置相应增加ф12mm 钢筋。
  2.7 井式梁绑扎
  根据钢筋保护层厚度既不小于设计规定,又不小于钢筋直径的原则,对于等跨等截面井式梁,宜将较粗纵向钢筋居内。而另一方向较细的梁纵筋置外,排穿插,使纵横梁钢筋的有效截面高度接近,内力矩相近,纵向钢筋排距也能得到控制和保护。若纵横梁纵向受力钢筋直径相同,则排数多的居外侧。在尽量保证两个方向梁下部分纵筋的几何中心至梁顶的距离保持一致的前提下(跨中) 进行协调,若保持一致有困难,则优先保证梁跨少的有效截面高度或短向梁的有效高度,及位于中部梁的有效截面高度相对取大值,即短向纵向受力筋应设置在长向纵向受力筋的外侧。设内柱的井式梁板,一般情况下沿柱网双向布置主梁,再在主梁网格内布置井式次梁,这时井式次梁钢筋就在井式主梁之上。
  2.8 梁柱节点处裂缝的防治
  2.8.1 在满足强度等级及可泵性的条件下, 对柱混凝土, 减少水泥用量、减少含砂率、增加石子含量、减少坍落度、减少用水量,以减少混凝土的收缩量。
  2.8.2 节点处的混凝土实行“先高后低 ”的浇捣原则 ,即先浇高强度等级混凝土,后浇低强度等级混凝土,严格控制在先浇柱混凝土初凝后继续浇捣梁板的混凝土,事先作好技术交底和准备工作。
  2.8.3 混凝土养护是整个施工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忽视对混凝土的养护,既会降低混凝土的强度,又易使其在硬化过程中失水得不到及时补偿而产生裂缝,尤其在高温下施工,更应经常浇水养护,特别是梁,除了板面浇水外,还应在板下梁侧浇水,这样既可减少温度产生的裂缝,也可降低由于混凝土的收缩而产生的约束应力,有效控制裂缝。
  2.8.4 增加梁的侧面水平构造钢筋,提高梁的抗裂性。只要采取的针对性措施到位,对症下药,并精心施工,梁柱节点高低强度等级混凝土交界处附近的裂缝可以得到最大限度的控制。 要彻底消除裂缝现象,尚有待不断提高施工技术和不断积累施工经验,采用更为科学的解决方法。
  3.结束语
  框架结构梁柱节点的施工质量不容忽视,应该提高对抗震节点重要性的认识,严格管理,采取合理的施工措施,确保施工质量能达到设计及规范的要求,不留安全隐患。
  参考文献:
  [1]杨晓红.框架结构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问题[J].煤炭技术,2008(6).
  [2]郭猛.框架结构梁柱节点区优化施工设计[J].施工技术,2007(6).

相关文章

回到顶部
请复制以下网址分享
框架结构建筑梁柱节点的施工要点探析
http://m.civilcn.com/jiegou/jglw/lilun/15063289633406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