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1. 首页
  2. 考试心得
  3. 内容

注册建筑工程师:建筑方案作图题应试技巧

我们就建筑方案设计全过程各个设计阶段的设计方法作了较详细地阐述,其目的是提醒应试者在进行建筑方案设计的创作过程中要特别注重对设计问题的思考,要遵循设计程序正确展开设计工作,而不是陷入“排平面”的画图中。尽管考试时间短促,但应试者只要具备较扎实的设计基本功底,又能较娴熟地运用快速设计技巧,应该说任何试题都是不在话下的。当然,设计的基本功底不能靠应试前的临阵磨枪,突击训练。那确确实实要靠长期设计实践的潜移默化、心领神会而积累起来的。而熟练掌握快速设计技巧应该说也是一位建筑师长期设计实践所达到的设计水平。不过,对于某些应试的设计技巧指点一下,对应试者来说是会有帮助的。
那么,什么是建筑方案设计的应试技巧呢?下述四个方面提醒应试者要注意
第一节审题方法
做任何一项建筑设计之前,设计者首先要看懂设计任务书这是不言而喻的,问题是“懂”到什么程度,各应试者就大相径庭了。有的应试者囫囵吞枣,一知半解就开始动手设计画图,其结果是非但欲速不达,还可能使设计方案跑题。那么怎样看“懂”设计任务书呢?
一、通读一遍全文并浏览地段条件图
应试者接到试卷后,从项目标题开始,逐项内容一直看下来,直至试卷最后可能有的附带说明,以便尽快对试题先获得一个整体的概况印象。此时,你首先要在脑中建立起一个设计目标的概念:试题要我设计什么?有多大面积规模?地段条件有哪些外在因素?此时在脑中同时搜索,我经历过这类型建筑的设计实践没有?或者体验过这类型建筑的生活没有?或者了解过这类型建筑的实例资料没有?上述这些问题都是脑中一闪念,而不是刻意去追忆。如果是肯定的回答,你会在心态上得到放松,因为心中有底。如果是否定的回答,可能你在心理上会紧张起来,因为对试题陌生,但千万不要慌张,稳住心态是相当重要的。以一个平常心就权当做一次课程设计练习也不仿,因为你才开始“读”任务书,还没有对它进行“审题”。
二、抓住任务书的关键词加深理解
任务书通篇文字不可能句句重要,应试者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回过头再仔细琢磨一下任务书的关键词,是使方案设计方向及其设计成果避免出现差错的重要环节,特别是对命题要充分理解其题意。例如,命题要求设计一座藏书量为80万册的某高校图书馆,对于这样一个命题,什么是关键词呢?显然,抓住“高校”这个图书馆特定服务对象的限定条件,就决定了这个图书馆平面功能布局的特点就会与市级图书馆、少儿图书馆、专业图书馆等有所不同。否则,连读者对象都搞混淆了,平面功能设计自然也会发生偏差。
又如,命题要求对某宾馆为了升星级而进行公共部分的扩建设计。此命题的关键词一定要抓住“扩建”二字。这就意味着你所设计的平面应是作为配角与宾馆的主体和谐共生,而不是喧宾夺主另搞一套。其二,这个扩建的功能内容不是孤立自成一体,必须与宾馆主体在功能上互通。那么,扩建的旅馆公共部分在方案设计中,如何与旅馆原有主体部分进行有机衔接就成为重要的考核点之一了。

三、在阅读过程中建立起基地环境的空间概念

建筑方案设计是一个建筑形象创作的过程(尽管考试不要求设计立面、剖面,不要求画透视图),而建筑是处在某一特定的环境之中。因此,你所要设计的建筑是放在什么样的空间环境中,这是需要事先心中有数的。而你将要设计的建筑平面形式在阅卷人看来就是一个形象的立体建筑,他就要评价你设计的建筑与给定的环境条件是不是和谐。因此,在阅读任务书的过程中应很快建立起地段条件图的空间概念。它将决定总平面图设计是否合理。一旦你对基地环境的空间概念不清,就会导致总平面设计出现错误,而总平面设计前提错了,建筑设计步步就会跟着错下去。

另一个需要建立空间概念的内容是,任务书可能提供一个该类型建筑的平面功能分析图。这仅仅是若干房间功能相互关系的图示,还算不上是功能布局图,因为它们不会在一个层面上,必定要转换成在空间上的功能关系图示。当然这项工作暂不需要用图画出来,而是要在应试者脑中建立起这些房间在空间上的功能关系。这有助于当设计工作进展到功能分析阶段时应试者能很快把所有房间在竖向上进行合理分区。

四、明确设计要求“设计要求”是任务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地段环境要求;面积控制要求;房间组成要求;各房间特殊功能的要求;答卷最后成果要求,甚至告诉应试者上述各项目中未包含而又特别重要的要求。如:是否允许加注文字说明,建筑面积可否按轴线计算,图纸和文字表达的工具与材料等等。作为应试者对上述这些设计要求都要仔细阅读,不可遗漏,否则,在不明设计要求的情况下怎么能做好一个设计呢?

五、在审题过程中,加强思考建筑设计分为若干阶段,每个设计阶段针对不同的设计问题展开有目的的设计活动,但是,这几个设计阶段又不是完全割裂开来的,它们互有渗透、互动推进设计进程。审题作为建筑设计的第一阶段当然是以理解任务要求为主,但要想提高设计效率,就必须使设计阶段互有交叉,就得一边阅读任务书(特别是第二遍阅读时),一边在脑中闪现一些设计想法。尽管这些设计想法很模糊,但从这些边阅读边闪现的创作思维灵感的火花中会有一种潜意识的设计想法呈现。例如,阅读了任务书关于功能内容以及各种制约条件的条文,可能对建筑布局的形式已经初步产生了口字形平面的想法。也许你曾做过类似的平面模式,因为它有很多优点。诸如能保证主要房间南北向,中间庭院可保证多数房间通风采光好,辅助房间、楼梯都可布置在东、西两端,如果东西面II缶街也会有一个较宽的完整立面等等。结合过去的设计经验,你若能在阅读任务书过程中,主动进行同步思考,这样就会使设计方案很快上路。特别是当你在读地段条件图时,一方面眼睛看着地段条件图,另一方面配合视觉传递的信息,脑子就在思考总图的设计问题,这就大大提高了设计效率。

第二节解题方法

怎样展开设计?怎样又快又好地进行设计?这是应试者共同关心的问题。在现实中,不同的应试者面对同样的试卷,为什么有人方案很快上路,设计效率高,设计质量好;而有些人方案摇摆不定,设计质量粗糙?这有各方面的原因,但其中之一就是各人的解题方法不同,导致了设计过程和设计结果大相径庭。那么怎样运用正确的解题方法呢?

一、按正常的设计程序解题

从设计进程的规律来看,设计过程要经历环境设计——群体设计——单体设计——细部设计的递进发展。前一环节往往是后一环节的设计依据和基础,而后一环节常常又反作用于前一环节。因此,设计一开始一方面不应马上就陷入对单体建筑设计细节的考虑,而应从环境设计人手,妥善、周全地做好总平面规划,在此基础上所确定的图底关系才能成为单体建筑设计的依据。另一方面在进行总平面规划考虑时,也不能只考虑外部条件因素,还要看建筑内部条件对总平面规划的制约。正如下棋一样,不能只顾眼前这一着棋,而应看到下几步棋,才能在棋盘上掌握主动。建筑方案设计也一样,要从全局着手,综合考虑各种设计因素。在每一个设计阶段抓住各自主要设计矛盾进行有目标的解题。当然,这种建筑方案设计的解题不同于数学解题,后者有标准答案,而前者没有惟一答案。况且解决建筑方案设计的问题,其过程是动态的,前一设计阶段所获得的阶段性成果还要受后续过程的检验或修正。建筑方案设计正是在不断解决设计矛盾的发展中,逐渐使设计问题明朗化,使设计矛盾逐个得到解决,直至使建筑设计方案达到最终目标。

二、同步进行思维建筑设计实质上是一个不断解决设计矛盾的过程,矛盾的自身发展规律决定了建筑设计过程所面临的诸多设计问题总是相互交织在一起。它们互为依存、互相转化,前一阶段的设计矛盾解决了,后一阶段的设计问题又上升为主要矛盾。因此,建筑方案设计对问题的考虑就不能孤立地看待问题,应避免形而上学的一点论。正确的解题思维应是用联系起来的观点处理设计过程所面临的所有问题,也即应采取辩证法的两点论。

从建筑设计过程的实际操作中也可以看出,建筑设计的各个阶段所面临的设计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都有所不同。但是,不同阶段设计矛盾的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决定了设计阶段又是模糊的。正因为如此,思考前一阶段的设计问题必定要涉及到后一阶段设计工作的若干内容。而前一阶段设计成果也只有在后一阶段的研究过程中加以验证和完善。因此,设计阶段的模糊性就决定了思维方式的同步特征。

那么,在设计进程中如何进行同步思维呢?同步思维体现在三大环节上。

1.环境设计与单体设计同步思维

任何一个建筑设计都是从环境设计人手的,但是环境设计与单体设计又是互为因果、紧密关联的。这就是说,当我们进行环境设计的思考时,既要注意到外部若干现状条件对环境设计的限定,又要预想到单体建筑若干要求对环境条件的规定。从设计操作现象看,我们是在研究环境设计中的问题,但头脑里也在不停地思考单体建筑的要求。只有在这种同步思维中互相及时调整关系,才能使环境设计成为有目标的设计,使单体设计成为有限定条件的设计。

当设计进程一旦进入单体建筑设计阶段,我们又不能忘记在环境设计中所取得的设计成果。因为,这些成果一方面是作为单体建筑设计的外部条件而起限定作用,忽视了它就会使单体建筑设计成为没有约束的设计;另一方面,又是形成单体建筑设计具有特色和个性灵感的源泉之一。因此,同步思维的方法从设计一开始就应成为指导正确设计的方法。

2.各层平面设计同步思维

根据该科目考试只画平面图的要求,我们只需对建筑平面设计进行重点考虑。但这种考虑应是对各层平面同步进行思考的过程。因为有些设计因素必须几层同时进行考虑,诸如垂直交通体系的定位,卫生间系统的配置等,上、下层必须同步进行设计。

其次,从室内空间效果考虑,公共空间例如大厅、大堂若要上下空间流通,那么在设计一层平面时,就必须同时考虑其上的二层平面形式、面积大小等设计问题。两者只有同步进行设计,互相调整才能达到设计目标。

在考虑上下层各用房面积配置时,尽管在设计前期的竖向功能分析中已大体确定了方案,但涉及到具体设计操作时,还是需要上下层同时进行房间配置的设计调整,两层平面只有在不断地磨合过程中,才能逐渐完善、对应起来。

3.建筑设计与结构选型同步思维

一些人在做建筑方案设计时,往往习惯根据各房间的面积大小进行平面的组合设计,其结果造成该建筑房间的开间大小不一,致使结构系统毫无规律,外窗十分零乱(尽管不画立面图,但阅卷人从平面形式一眼就看出该应试者设计逻辑紊乱,进而推测其设计素质与能力自然不敢恭维)。因此,应试者的结构概念在建筑设计过程中一定要很强。这就是说,当你的平面设计大体功能布局已确认后,应立即着手为这个平面框架建立一个合理的结构格网体系。我们之所以强调结构选型要适时介入建筑设计以达到同步思维的目的,是因为它可以为方案建立一个合理的结构支撑体系,并通过结构的逻辑性整理平面的关系,调整房间的面积,使建筑平面与结构系统和谐统一起来。这里的结构整理是指不因对结构选型的思考而打乱已建立起来的平面布局,而是把各房间的平面形态纳入合理的结构系统之中,整理得更合乎逻辑性,使大大小小的房间可以有秩序地排列起来。这就是为什么要求结构思维一开始就介入建筑设计思维所应达到的目标。一定要防止滞后思考结构问题而给建筑设计带来的被动局面。

有些建筑类型的方案设计如图书馆建筑、博览类建筑、旅馆建筑等,要求应试者对结构形式的思考要及早介入,即在建筑功能布局大体确定后,就要及早选择框架结构的柱网尺寸。甚至有些建筑如体育馆建筑设计,一开始可能就要先确定结构方案,独立先行思考,以其结构构思控制建筑设计的展开。

当然,对建筑设计与对结构选型的思维哪个在先,哪个在后要视具体情况而定。但这并不重要,问题的关键在于两者始终要结合起来同步进行思维。

相关文章

回到顶部
请复制以下网址分享
注册建筑工程师:建筑方案作图题应试技巧
http://m.civilcn.com/kaoshi/jzsk/ksxd/13821528862232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