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来自业主单位调查问卷的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工程实体未检验合格就进入下工序、材料和构件质量未检验合格就使用等对于公路质量有显著负面影响,因而严格检验是工程质量的保障.来自监理单位调查问卷的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同上)显示:工程质量监管制度不健全对公路质量有显著负面影响,业主单位监控参建单位质管人员和设施到位情况等对公路工程质量有一定促进作用.来自检测单位调查问卷的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同上)显示:业主单位监控参建单位质管人员和设施到位情况、业主单位的职员收入或晋升与项目质量紧密联系等对公路质量有一定促进作用.来自施工单位问卷的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同上)显示:业主单位严格监控工程关键部位和质量管理重要环节及问题、政府健全质监网络、施工单位的个人收入或晋升与工程项目质量紧密联系、业主单位在合同中设置与质量等级评价对等的奖罚约定等对公路质量有显著促进作用.归纳以上分析可得出结论:对公路工程质量有显著作用的主要因素涉及对工程材料和构件、质管人员和设施、工程关键部位和环节及问题的监督,涉及对质监体系、制度及网络的健全,涉及对参建人员的质量奖励(收入或晋升)、对参建单位的质量奖罚,综合起来即为:对工程实体和投入要素的监控、质监体制和网络的健全、质量激励与约束机制的完善等3个方面因素公路工程质量有显著影响.
2海南省公路工程质量监管体系缺陷考察
笔者实地考察了海南省主要公路工程参建单位及其项目部的办公室、实验室、工地、预制场、料场等,“一对一”地深度访谈了40多位管理者、技术员和操作人员,组织正式会议和非正式会议进行座谈6场,了解到海南公路工程质量监管体系存在一些不足,如实记录整理,并归纳如下.1)三方鼎立质监框架中相互制衡监督关系模糊其一,业主、施工、监管等主体本应相互制衡监督,但是他们为了在各质检环节“过关”而环环勾结.小检查时,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联合应对业主单位;大检查和交竣工时,业主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参建单位联合应对政府工程质监部门;竣工后,则是所有质量相关者共同应对社会.其二,质量监管权力弱化,监理受雇于业主而屈服于业主的控制,政府工程质监部门隶属于交通建设主管部门而受制于其干预.同时有限的监管权力又在试图寻租获利,例如监理人员一般都住到施工方,时间长了与施工方形成“人情”、“面子”,加之其待遇低,就很难拒绝施工方小恩小惠的诱惑.2)参建单位质量保证体系存在欠缺个别项目参建单位存在一人跨多项目履职、不在岗、冒名顶替、工作不称职的现象,如遇定期检查就从其它项目调人借人来临时应付,检查一完就又走了;如遇偶然抽查则以“请假”、“外出”等为由搪塞;有的从业单位在质监过程中遇到质量问题时试图寻求上级的庇护,请其打招呼、说情,干扰现场监管人员的监督和处罚,造成工程项目的质保体系不能有效运行;很多施工单位技术交底流于形式,从项目部管理者到技术员再到操作工人,技术交底层层“打折”或“走过场”;质检资料存在作假、数据掺水的现象,不少人做资料就是抄袭,检查频次也基本不够.3)社会监督渠道不够通畅在访谈中得知,海南省目前社会监督渠道不够通畅,即使有质量举报电话,多数都是内部人举报,往往出于不满和报复心理;也有的是群众举报,但他们不专业,只看表面,不明底细;受访对象都认为“媒体网络曝光很有效,很厉害,相关责任人都对其都心存畏惧,但目前海南省媒体网络介入工程质量还不宽泛、不深入、不常态.”
3海南省公路工程质量监管体系的完善措施
根据以上调研分析,针对海南省公路工程质量监管体系中的主要问题,建议采取以下措施加以完善:1)构建“3+2+1”的公路质监主体制衡和协作架构“3”代表由业主单位、监理(检测)单位、施工单位等参建单位组成的微观“三位一体”架构;“2”代表政府工程质监部门和政府交通建设主管部门;“1”代表社会监督力量(如行业协会、新闻媒体、院校和科研所等).工程质监部门、业主、监理(检测)、施工等单位等应理清权责关系,各司其职、相互制衡[3].重点要针对“大业主小监理微施工”的微观“三位一体”失衡格局,侧重于约束业主单位滥权、归还监理单位监管权力、支持施工单位依法维权;政府工程质监部门、参建单位、社会等主体应构筑工程质量宏观协作机制[4-5].可由本省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牵头组建公路质量监管协调委员会,定期或临时召开工程质量联席会议.2)生成质量边际激励和约束机制要完善以承包商和从业人员为核心的质量边际激励和约束措施,形成“质量越好,收益越大;质量越差,收益越小”的机制,激起参建单位和人员强烈的质量动力和压力,激发他们积极投入能提高质量的新材料、新技术、新方法,不是满足于质量合格和已有水平,而是努力以精细施工打造精品工程.为此,要健全质量绩效评价制度,健全质量信用记录评价制度,实行质量绩效、质量信用评价结果与市场准入、阶梯性奖罚、差别化质量监督等奖罚措施挂钩,形成质量绩效和质量信用边际激励和约束机制.3)采取多种手段引入社会监管资源一是引导社会多元力量参与监督,实现体制内部监管与外部社会监管结合.采取“政府买服务”等方式,引入行业协会、新闻媒体、院校和科研所等社会力量有序参与公路工程质量监督;向群众普及宣传公路质监常识,以便他们理性有效参与质量监督;设立质量监督专线和邮箱,及时处理社会监督举报,研究制定投诉人安全有奖投诉制度.二是开放和规范公路监理和试验检测市场,引进省外资质高、信誉好的监理和试验检测机构,形成“鲶鱼效应”,带动全省监理和试验检测水平的提升.4)健全行业内部质保和质监系统的建设大力完善参建单位质量保证系统[6-7],健全工程质量监督程序[8],强化工地试验室和第三方试验检测的管理[9],推行工地信息化管理,采用自动采集数据传输智能仪器[10],通过信息网络将多种设备和技术进行综合集成[11-12],建立项目质量监督管理系统[13].沿着供应链全过程形成覆盖海南省全域的公路建设质量监管体系[14-15],以确保质量形成过程中质量影响因素(人员、机械、材料、工艺方法、环境)全面受控[16-18].
4结论
综上所述,质量统计数据表明海南公路工程质量落后于全国水平,调查问卷反映本省公路工程质量影响因素主要归纳为对工程实体和投入要素的监控、质监架构的健全、质量激励与约束机制的完善等方面,访谈考察表明本省公路质监体系存在质监三方鼎立关系模糊、参建单位质量保证体系欠缺、社会监督渠道不畅等欠缺.为此,本文提出应当集成现代质量监督技术和管理方法,努力完善全省公路工程质监架构和流程、生成质量边际激励和约束机制、引入社会监管资源、健全质保和质监系统,才能最终建立起现代化的公路工程质量监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