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1. 首页
  2. 农田水利
  3. 内容

论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特点与原则

 摘 要:随着人口的急剧增长,水土资源的不断匮乏及生态系统的退化,导致了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等自然灾害的加剧及土地生产力的下降,严重影响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加快水土保持中生态修复研究,加快生态修复速度,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基于此,本文对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特点与原则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特点;原则 

  “生态修复”立足于当前治理区域广袤、水土流失面积大、治理任务繁重、农村生产力水平低下、资金投入不足的现实,着眼于植被的迅速恢复和水土流失的有效遏制。目前,我国水土流失很严重,水土保持治理时间长、恢复难度大。因此,需要大面积开展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程,应深入研究与分析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特点与原则,推动生态修复实施步伐,从而使得人和自然能够和谐共处。 

  1 水土保持和生态修复 

  1.1 水土保持 水土保持是指防治水土流失,保护、改良与合理利用水、土资源,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能力,减轻洪水、干旱、风沙灾害,以利于充分发挥水土资源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建立良好生态环境的综合性科学技术。 

  1.2 生态修复 生态修复的理念是依靠生态系统自身的适应能力、调整能力、消化能力和组织能力对系统所承受的破坏进行长时间的调节修复,缓解系统外部负荷,实现生态系统的规律性演变,最终是整个生态系统重新恢复正常状况,实现系统的良性循环的过程。生态修复应用在水土流失治理中是指在水土流失的主要区域,通过生态系统的自身修复机能,另外辅助一定程度上的人工调控措施,最大限度地发挥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机能,从而改善生态系统受损的状况并能对系统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1.3 水土保持和生态修复的联系 水土保持对于生态学、经济学以及社会科学等方面是极为有利的。生态修复主要依靠农、林、水、植物等相关手段,并且严格遵循自然与社会经济客观发展的良好规律,始终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发展观念,尽可能的早日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因此生态修复既是实施水土保持工作的一种. 同时又是生态修复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水土保持更注重充分发挥水土资源的经济效益。强调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2 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特点 

  2.1 封育保护是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主要手段 水土保持生态修复主要是通过解除生态系统超负荷的压力,依靠自然的再生和调控能力,促进植被的恢复和水土流失治理,因此封山禁牧、舍饲养畜,停止人为干扰是它的重要手段之一,禁封是它的核心。大量的实践表明,通过禁封治理,林草覆盖率可以得到提高,土壤侵蚀模数明显降低,水土流失能得到有效遏制,当地的生态环境可以显著改善。 

  2.2 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周期比较长 植被的生长需要一定的时间,相对于工程措施,生态修复需要较长的时间,它的效益一般要在3―5 年后才会缓慢发挥出来。它不像坡改梯和小型水保工程那样,当年实施,当年就见效;也不像经果林那样,3―5 年即可大见成效。当地的自然条件不同,植被恢复的速度会有所不同,一般来说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成功是缓慢的,完善功能的发挥则需要更长的时间。 

  2.3 水土保持生态修复适宜程度和难度将有很大的差别 水土保持生态修复适宜地区的选择是有条件的,不同地区的适宜程度和生态修复的难度差异很大。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1)对于人口密度以及土地承载力小的地方越适宜生态修复的开展;(2)地区的降水量需保持最少在300mm 以上;(3)为了能够更好地保障耐旱、耐贫瘠草、灌的生长,区域内的土层厚度应超过10cm;(4)即使区域水土流失严重,但并非是寸草不生;(5)区域内的林草覆盖率需大于10%;(6)人均基本农田需大于0.03hm?;(7)区域内无严重的地质灾害,如泥石流、滑坡等等。理论上讲,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只要是对土地没有高效高产要求以及不是寸草不生的情况下都可以实施,但是其修复的适宜程度和难度将有很大的差别。 

  3 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原则 

  3.1 以生态学为主导的原则 恢复生态学的理论和原理是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基础依据,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必须以生态学作为主导,遵循生态学的规律和原则。生物与生态因子间的相互关系,生态系统的组成以及结构,生态系统的演替规律,物种的共生、互惠、竞争、对抗关系等,都必须在充分理解和掌握的基础上去正确和全面应用,即依靠自然之力恢复自然。 

  3.2 生态修复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相结合的原则 政策保障以及公众支持是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作顺利开展的必要前提。有效的开展封禁措施、退耕还林、生态移民以及产业结构调整工作,就需要政策保障以及公众支持。着重从两个方面出发:其一,加强对公众的宣传和教育,使之得到当地公众的支持以及参与,从而更好地落实修复措施;其二,这些措施的采取需要一系列的政策和机制来保证,例如:封禁区居民的生活保证、产业结构调整的进行、生态移民权益的保障以及退耕还林后农民土地的补偿等等,这些都需要有相应的非工程措施与之配合,而这些措施是生态修复工作的重要组成。 

  3.3 修复目标因地制宜的原则 河流的生态系统极其复杂,由于河流的地理位置、气候、水文的自然条件的差异,污染的原因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也不同,因此决定了河流修复技术的复杂性和多样性。由于人类的活动破坏了这些功能的正常发挥,河流生态修复的目的就是要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恢复这些以被利用并发挥作用的功能,这也不可避免的导致针对不同的恢复要采取不同的修复措施和方法。此外,我国是幅员辽阔的国家,流域间的自然条件有很大的不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也差别很大,河流生态修复不仅受到自然条件的限制,也要受到经济发展需要和投资能力的制约。因此,河流的生态修复一定要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根据本地区和本流域的具体情况和特点,制定合乎流域自然条件、适应流域经济发展需要、符合当地经济承受能力的修复方案和措施。 

  3.4 经济可行性原则 河流的生态修复工程是一项投资大、见效慢、经济效益不明显的工程。特别是在我国目前的经济条件下,在很多流域还不可能按照发达国家的标准进行河流修复工作。因此要坚持经济可行的原则,一方面要控制对河流生态系统的干扰,包括治理和控制污水排放,保持最低生态需水量等:另―方面尽可能投入较少量的资金,修建必要的人工辅助设施,恢复河流的自然形态和生物栖息地,充分利用生态系统自我设计、自我调节的功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功能,实现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 

  总结 

  水土保持生态修复主要是通过自然的力量,重点发挥自然生态系统的修复能力,在掌握好水土保持和生态修复的特点和原则的基础上,为治理水土流失的有效措施。目前,随着人口的急剧增长、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对自然资源掠夺性开发,导致各种环境问题频发,应该水土流失的管理保护提高到战略地位,用先进生物手段,科学环保技术,促进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速度,使我国的生态建设更好的服务于社会和谐,服务于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中国科学院、世界银行。中国水土保持探索与实践:小流域持续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5. 

  [2] 扬爱民,刘孝盈,李跃辉. 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概念、分类与技术方法[J]. 中国水土保持,2005,(1):11~13. 

  [3] 陈宝昆等。姚安县典型小流域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监测与评价[J].西北林学院学报,2009,3(1). 

  [4] 苏志成。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有关问题的探讨[期刊论文] 《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12 年2 期 

  [5] 史宇,余新晓,毕华兴。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机制建立的理论基础分析[J].水土保持研究,2009,(2):156-161. 

  [6] 王磊,刘得力,等. 平邑县长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程成效与经验[J]. 中国水土保持,2005,(6):28~29.

相关文章

回到顶部
请复制以下网址分享
论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特点与原则
http://m.civilcn.com/shuili/lunwen/ntsl/15205842393533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