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河流是孕育人类文明的摇篮,是城市、农村生态环境的重要载体,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到了近代,社会高速发展给河流造成了诸多压力,严重影响居民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近年来,全国对河流治理开始转变为景观绿化、水利建设、防污治污等方面的综合治理,对河道治理工程设计和防洪措施进行探讨,合理治理措施能使河流充分发挥其防洪减灾、兴利和生态环境综合效益。
关键词:河道治理;河道防洪;治理工程;防洪措施
庐江县境内有15条河流,分别为县河、黄流河、黄屯河、瓦洋河、塘兆河、盛桥河、马槽河、金牛河、罗埠河、杭埠河、白石天河、界河、失曹河、罗昌河、柯坦河。近年来通过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安徽省灾后水利薄弱环节建设项目、国开行、亚开行等投资,分别治理了县河及支流(东大河、中塘河、苏家河)、杭埠河、白石天河、黄流河、瓦洋河、失曹河、黄屯河、罗昌河、兆河、柯坦河、盛桥河。未治理河道存在问题:河道弯曲狭窄,泄洪能力低,堤埂低矮单薄,堤坡陡,迎水面冲刷严重等。基于这样的情况,河道治理工程设计与防汛措施突显出了其重要地位,人们对河道的治理,不在局限于河道内的淤泥和河道防汛功能的设计,对河道的治理与防汛工程方案提出了更高的质量要求,也对河道工程提出了符合时代可持续发展背景的生态功能要求。
一、河道治理工程设计与防洪措施目前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县通过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安徽省灾后水利薄弱环节建设项目、国开行、亚开行等项目投资,对县部分中小河流进行整治,由于缺乏全局理念,存在着措施不当,整体效益不佳,影响河道防洪和兴利等问题,主要表现如下:
(1)缺乏流域观念。只对重要河段采取土方培堤、护岸等工程措施,没有从全流域的角度,兼顾上下游、左右岸和小流域建设,进行流域统一规化,综合治理
(2)河道存在问题。目前庐江未加固中小河道存在主要问题:①沿河污染严重,河道水质恶化。河道流域范围内分布着较多的居民生活区及工业厂区,常年污水的无组织、不达标排放,再加上沿岸农田经济作物的面源污染,水环境日趋恶化。②防洪标准不足,存在安全隐患。大部分河段未经系统整治,现状河道淤积严重、堤防单薄、穿堤建筑物老化、部分跨河桥梁阻水严重,防洪安全得不到保障。③岸线水土流失,生态布局不合理。河道沿岸多为杂草、稠密不一的灌木丛,部分河段存在裸露的土坡,长期受雨水冲刷,水土流失严重,整体生态布局不合理。
(3)缺乏健全的管理体制。由于缺乏健全的管理体制造成河道有违章建筑物(码头、房屋等)、人为设置阻水障碍物(废弃船舶、网箱、迷魂阵、围湖造田等)。
二、河道治理工程设计与防洪措施应遵循的原则
(1)水力稳定原则。不管再怎么更改手段,转变思想,河道需要维护水力稳定,防洪泄洪,实现设防标准内“农田不冲毁,村镇不受灾”的目标,所以河道治理防洪工程设计首先需要遵循的原则,就是保持河道水力稳定。基于此,对于河道护坡的设计,我们需要在保证水力稳定的基础上,再进行美化、生态化的需求。
(2)景观生态原则。维护水力平衡,我们还需要保证河道的景观和生态,强调人与自然发展的和谐性。在进行河道治理工程的时候,我们就要在保持水力稳定的基础上,增强河道中的生态因素,例如使用生态护坡,既能保证水力稳定的效果,又能美化环境,强化保土留湿效果,尊重物种的多样性,提升河道堤岸的景观美化程度,有助于改善河道周围人们居住的环境和生态健康[3]。
(3)区域开放原则。河道的治理工程应当是和当地地区区域相关联。在进行河道治理工程的时候,对河道的设计应该在保证河道开发的基本要求前,尽量采用天然河道自然存在的内容。比如河岸、河床等等。对于一些小的河流河道,还可以使用植物造景,运用天然的材料进行施工设计。重视河流作为公共场所的通达性,为人们提供一个重视自然、亲近自然的活动空间。只有让河流的发展和城市的发展相结合,才能提高城市河道的治理施工质量,提升河道的综合能力发展。
三、河道治理工程和防洪的主要措施
河流治理应着眼于21世紀的水利大建设,通过流域的综合治理,从功能开发、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等各方面进行综合治理,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支持流域实现可持续发展,针对目前河流治理与防洪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下治理措施。
(1)统一规划,综合治理。先制定流域的综合规划和各河流的独立规划,按照突出重点、点面结合、分批实施的治理方案逐步实施。庐江按流域水系分庐北片和庐南片,两片防汛特点不同,庐北片河水涨得慢退得慢,防汛时间长,庐南片河水陡涨降得快,防汛压力大,时间短。造成庐南片河水陡涨降得快原因是黄陂湖泄蓄能力差,根据《环巢湖地区生态保护与修复三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建设内容,黄陂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主要对黄陂湖湖区及县河南外环路~河口段综合整治工程。国开行投资13亿元对黄陂湖流域进行治理工程总体布局示意图见下图。
(2)未加固河道整治。提高河道防洪标准,河道按10~20年一遇防洪标准设计,河道疏浚及堤防加固,改建穿堤建筑物,拆除堤防房屋和违章建筑物,打通防汛通道等。
(3)河道治理注重生态环境。河道治理除满足防洪要求外,重现生态河流,河道形态多样性恢复。河道的蜿蜒性使得河道拥有主流、支流、河湾、跌水、深潭等多种形式,由此形成了丰富的滨水景观,将河湖水系作为一个生命体,以打造生态健康的河床、堤岸、河岸带为抓手,以打造“鲜活”河流为流域生态经济发展提供支撑为目标,提出保障、维护、修复、改善、控制等综合治理措施。
(4)注重生态性防洪。以保障对象的需求为出发点,根据流域水情、工情和保护对象现状、分区分类确定设防标准,以生态水工程的理论集防冲、降速、削峰、封闭的防洪保安综合措施。
(5)保障水资源安全。以全面保障生活、生产和生态需水为抓水,以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和社会经济发展为目标,实现开源、扩面、保质等综合措施。
(6)采取多种型式的生态护岸。堤岸工程一直是水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是一种防护墙。工程竣工后,堤防工程可防止河床因洪水、暴雨等原因而上升,以避免对附近生态系统或居民的威胁。因此,在堤防建设中,必须突破传统的不合理方案,从一线到终点,设计多样化的堤防,既有利于保持河流生物物种多样性,又能加快工程建设。
(7)全面推行河长制。全面推行多级河长制,是解决复杂水问题的重大制度创新,是保障国家水安全的重要举措。县、镇党委、政府把河长制作为“一把手”工程,开展巡河调研,直面问题,督办整改,发挥了示范带头作用。
四、结语
河道的治理和防洪措施,需要从现代化的角度进行分析和探讨,考虑到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的利用问题。在治理工作中需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加快对河道治理的力度,河流管护治理进入新阶段,“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一步步变成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