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国传统文化经过千年的发展、继承、改造,达到当今举世瞩目的成就。而每一次的发展、改造过程都反映了当时的时代背景、特点和这一时代特有的核心精神。这种时代主流核心精神在各个领域影响着传统文化的发展。本文针对中国传统文化在各时代核心精神、社会风气进行分析,探讨其各个时期对中国传统建筑园林形式造成的影响。表达时代核心精神的重要性,为发展现代建筑园林与传统中式风格融合提供依据。
关键词:传统文化;建筑;园林
在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化长河中,中华传统文化总是不停地被提炼、升华,以符合当时时代发展的需求,创造出了许多辉煌成就。纵观历史,中国文化取得光辉成就的三个时期是中国传统文化文明世界高峰期。第一次是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印度佛教文化的传入补充发展了中国传统文化。第二次是唐宋时期,中华文化推动发展了整个亚洲文化。第三次是明清时期,精致的艺术品位,中西文化交流,促进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和更新。而这些时期文化的发展,思想的进步,都对中国传统建筑和园林景观造成了不小的影响。
第一次高峰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西汉董仲舒从政治上确立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标志着儒家文化成为当时中国文化的主流价值体系。儒家思想的“仁”、“义”、“礼”、“孝”,从根本上确立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阶级伦理制度。这种社会主流价值观决定了当时建筑园林以皇家宫苑占主导地位,继承了秦代皇宫园林的传统,在保持其基本特点的同时继续发展、充实。西汉园林营建的思想原则“体象乎天地,经纬乎阴阳”则充分反映了这种阶级伦理制度。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世界观人生观的核心是怀疑论哲学思潮下对人生的执着。因此也造就了这一时期的艺术欣赏表达讲求“言不尽意”,追求“气韵生动”、“以形写神”的美学原则。
第二次高峰唐宋时期。唐宋以唐为盛,当时社会思想开放,政治上鼓励各民族之间的融合,欧洲、中亚等地区文化的传入,佛教的兴盛,大批拥有各自思想、风格、流派的文人雅士涌现,使唐朝成为中国历史上社会主流价值观最开放的朝代。唐朝的诗句的浪漫主义情怀同样也影响着传统建筑园林的发展。建筑园林不再限制于皇家宫苑,开始出现可供平民玩赏性质的建筑园林形式,如大唐芙蓉园。唐朝相对宽松温和的政治环境,使文人可以在社会与自然、政治与田园及自我精神领域内找到平衡,追求隐逸的田园生活。这种时代精神使唐成为园林建筑史上最富有艺术才情的时代,文人直接参与造园规划,以“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神与物游,思与境谐”的独特理解和对自然美的高度鉴赏能力来进行园林规划,形成其时代特有的“文人园林”。更加侧重于寄托理想、陶冶情操,表现隐逸的精神境界。
宋朝是一个战争动荡的时代,年年征战,抵御外敌,却并没有阻碍宋朝的园林建筑的发展。宋朝重文轻武的主流思想,使这一时期的文艺、词曲成就达到极高的造诣。温一中的韵味、意境、情趣的讲究,成为了美学的中心。这种情感、心绪和韵味不是靠模拟、复写所能做到的,它进一步突出发展了中国美学的抒情,表现了民族特征。南宋皇朝偏安一隅的消极政 治态度,却极大推动了江南等南方地区皇家、私家建筑园林的发展。亭、台、轩、榭、假山等,疏密错落,清单脱俗,其园林建筑形式多追求精致小巧。可以说,宋朝的园林艺术达到了中国古典园林史上登峰造极的境地。
第三次高峰明清时期。明清时期社会开科取士以“程朱理学”为主要价值观,虽巩固了封建皇权统治,但社会思想僵化,阻碍了创新思想的发展。建筑多以四方轴对称形式出现,大气磅礴,装饰精美繁复,强调了专制皇权的神圣不可侵犯。而明清园林在积累前任丰富经验下也成就了极大的发展。以皇家园林为代表的颐和园和以北海在内的西苑,均是金碧辉煌、巍峨秀丽的建筑风格。苏州、扬州、杭州等地区,私家园林择地叠石造园蔚然成风,私人造园出现前代未有的盛况。但这些私家园林仍是由一些官僚士大夫巨商富户深宅大院中所建造赏玩的精致园林池榭。因此无法脱离时代核心价值观,依然是为封建皇权统治服务的工具。
中国建筑园林不重在强烈的刺激或认识,而重在生活情调的感染和熏陶。如中国园林更强调精致赏玩的浪漫主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种仍然是以有机整体有机布局为特点的园林建筑,也表现着人士大夫们更为自由的艺术观念和审美理想,以玩赏的自由园林来补足居住的整齐屋宇,渲染表达现实世间的生活意绪。可以说,中国传统建筑园林的发展其根本还是依赖于时代的核心精神。中国传统文化由“入世”到“出世”,由“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由“诗文并茂”到“程朱理学”,每一个时代精神都深深影响了中国建筑园林在空间、规模和目的上的追求。中国传统文化直接影响着传统建筑园林的发展,每一个时代的主流价值观都创造出不同形式的建筑园林风格。这也成为现代中国寻求最符合当今核心精神的中式园林建筑的发展提供历史依据。为我们研究、继承、发扬中国传统文化,解读中国风格提供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李泽厚.美的历程[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