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1. 首页
  2. 建筑师考试
  3. 内容

2013年一级建筑师设计知识复习指导:环境心理学、生态与科学与持续建筑

  环境心理学、生态与科学与持续建筑

  一、绪言

  环境心理学的主要特点是:

  1.把环境一行为关系作为一个整体加以研究;

  2.强调环境一行为关系是一种交互作用关系;

  3.几乎所有的研究课题都以实际问题为取向,即都计划用来解决某些实际问题,其基础理论和内容都直接来源于实际研究;

  4.具有浓厚的多学科性质。涵盖生理学、心理学、社会学、建筑学、城市规划、园林规划与设计、环境保护、人文地理学、文化人类学、生态学等多门学科;

  5.以现场研究为主,采用来自多学科的、富有创新精神的折中研究方法。

  二、环境知觉理论

  1.格式塔知觉理论

  2.生态知觉理论

  3.概率知觉理论。

  三、环境认知和认知地图

  人在物质环境中活动,必须为自身定位和寻址,并在行动之前理解环境所包含的意义。人识别和理解环境有赖于在记忆中重现空间环境的形象。曾经感知过的事物在记忆中重现的形象称为“意象”或“表象”,具体空间环境的意象被称为“认知地图”。“认知地图”是格式塔心理学的术语。美国城市规划专家凯文•林奇提出城市认知地图由五个基本要素组成,即:路径、标志、节点、区域和边界。认知地图可以帮助人们理解自己和环境的关系,确定目标的空间方位、距离,寻找到达目标的路径,并可建立起个人对环境的安全感和控制感。

  知地图还是人们接受新环境信息的基础。一个城市有着大多数人公认的重要元素,它们构成城市的公共意象,亦即公共的认知地图。清晰的城市公共认知地图,有助于市民的公共活动和社会交往。认知地图的研究方法虽受到个人绘图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局限,还受到样本来源的影响,但是简便易行,具有形象、直观的优点,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使用者对环境的记忆与评价,其有效性与可靠性已获得广泛认可,并得到推广应用。

  研究环境一行为关系的理论

  四、研究环境一行为关系的理论

  1.唤醒理论。环境刺激对人产生的直接效果是提高唤醒水平,无论刺激是令人愉快还是不愉快的。唤醒理论试图说明唤醒与情绪、绩效的关系,环境刺激与感觉评价的关系等等。

  2.环境应激理论。令人不愉快的刺激所引起的紧张反应称为应激。了解应激对人的影响,在设计中帮助环境使用者避免不必要的环境应激,有利于人的健康,可以提高生活质量和社会稳定。

  五、个人空间、私密性和领域性

  1.个人空间是个人心理上所需要的最小的空间范围。他人对这一空间的侵犯与干扰会引起个人的焦虑和不安。个人空间范围的度量,可以采用模拟法、现场研究或实验室试验。个人空间起着自我保护作用,是一个针对来自情绪和身体两方面潜在危险的缓冲圈,以避免过多的刺激,导致应激的过度唤醒、私密性不足或身体受到他人攻击。人际距离决定交往方式,可分为密切距离、个人距离、社会距离和公共距离。

  2.私密性是指对生活方式和交往方式的选择与控制。需要物质环境从空间大小、边界的封闭与开放等方面,为人们的离合聚散提供不同层次和多种灵活机动条件的特性。

  3.领域性是个人或群体为满足某种需要,拥有或占用一个场所或区域,并对其加以人格化和防卫的行为模式,是所有高等动物的天性。领域可分为主要领域、次要领域和公共领域三类。领域具有组织功能、私密性和控制感,并有安全防卫功能。

  六、城市外部公共空间活动研究

  基于行为的外部空间设计建议

  1.设置有利于公众接触和交往的外部空间;

  2.加强外部空间的生气感;

  3.兼顾私密性活动;

  4.形成私密性一公共性层次;

  5.合理满足人的行为习性。
  七、基于行为的城市环境问题

  1.旧城更新的设计建议

  (1)认真进行社会调查;

  (2)提倡公众参与;

  (3)选择合理的更新方式;

  (4)保留对居民有意义的物质元素;

  (5)设置半私密(半公共)空间和社会交往空间;

  (6)充分考虑安全防卫的需要。

  2.城市区域安全防卫的四项原则

  (1)对居住空间加以领域限制;

  (2)有助于人工和自然监视;

  (3)形成有利于安全防卫的建筑意象;

  (4)改善居住区的社会环境。

  八、建筑设计中得环境—行为研究

  1.建筑环境对行为影响的理论假设

  (1)环境决定论;

  (2)环境可能论;

  (3)环境或然论;

  (4)其他观点。

  人的需求的六个等级:

  (1)生理需要

  (2)安全需求

  (3)交往和归属需求;

  (4)尊重的需求;

  (5)自我实现的需求

  (6)认知和美的需求。

  2.基于行为的建筑设计过程

  环境心理学家提出过许多改进的建筑设计过程,其中蔡塞尔归纳出的“设计循环模型”可为代表。它特别强调三点:

  1)初步设计阶段,着重收集包括环境一行为信息在内的设计资料,并制定相应的设计标准;

  2)进行使用后的评估,在工程竣工并使用一段时间后,评估所完成的项目,了解在多大程度上符合初步设计计划阶段所制定的、基于行为的设计标准,并将所得到的“诊断资料”反馈应用于下一个设计项目的计划阶段;

  3)形成循环模式,持续实施“假设-实施-验证—反馈”这一循环模式,经过长时期的积累,形成系统的基于行为的设计资料。

  建筑使用后的评估

  3.建筑使用后的评估

  建筑使用后的评估就是在建筑投人使用后评价建筑的绩效——将所评估的建筑或场所的实测资料,与建筑或场所的绩效标准进行比较,判断是否合格,并将有关的信息反馈给业主、使用者、设计人员和有关部门,或者作为基础资料,供今后同类建筑或场所设计使用。包括:经有关部门认可作为设计指南;作为修改设计规范的佐证;供业主、使用者和设计者参考等。持续的使用后评估,对于满足使用者的需求,减低建造和维护成本,提高建筑和环境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1)建筑使用后的评估以投入时间多少和达到的深度不同,可分为指示性评估、调研性评估和诊断性评估三类。

  (2)评估的三个阶段:计划阶段、执行阶段、应用阶段

  (3)在评估中,主要考察技术、功能和行为三方面的因素。

  (4)使用后评估的特点:

  1)评估小组由多学科的研究人员组成。

  2)系统、严格和细致。有较完善的理论模型、评估标准和方法。

  3)增加了行为方面的因素。

  4)以建筑绩效为标准。

  九、室内空间定向

  1.对易识别性影响较大的建筑环境因素有:

  a.建筑的平面形状;

  b.建筑内外熟悉的标志或提示的可见性;

  c.建筑不同区域间有助于定向和回想的区别程度;

  d.提供识别或方向信息的符号和编号。

  2.加强室内空间定向的建议:

  a.妥善处理建筑平面的拓扑复杂性,包括降低建筑平面中服务对象使用部分的拓扑复杂性,适当重复同一拓扑模式,强化重点或中心区域等;

  b.强化建筑特点的可见性;

  c.改善标志系统;

  d.辩证考虑具体行为习性和习惯(如趋光性、转弯倾向、环顾倾向、性别差异等)。
  十.生态与可持续建筑

  一、什么是可持续建筑

  建筑及其环境若能做到有利于:综合用能、多能转换;三向发展;自然空调;立体绿化;生态平衡;智能运行;弘扬文脉;素质培养;持续发展;美感、卫生、安全。那么在永久的将来就可能做到有效发挥其正确的物质功能和精神功能的作用。这就是可持续建筑。

  生态与可持续建筑的主要含义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节能与少、无污染

  即在建筑中充分利用以太阳能为代表的可持续能源,尽量取代传统的污染性能源。同时考虑多能转换、余热回收和自然空调等等。所谓“多能转换”有两层含义:一是使建筑构件成为多种能量形式的转换器,如将太阳能转换为热能或电能以供利用;二是建筑物实现多种使用功能的转换利用以节省资源。所谓“自然空调”也有两层含义:一是保护自然的生态环境,发挥绿色植物调温调湿、防尘、减噪和改善大气质量的功效;二是利用建筑材料和深层土壤的热惰性,通过有效的气流组织,对进入室内的空气进行调温调湿,以改善室内物理环境。因此,自然空调是一种既节能又没有污染的空调方式。

  2.节约用地,开发地上、地下空间

  3.生态平衡

  就建筑而言,生态平衡的技术关键是:做好输入、输出物质流的良性循环和能量形式的良性转换。目前这仅仅是一个发展目标,有着大量的研究工作要做。

  4.其他含义还可包括立体绿化、智能运行、保护地方特色等等。

  二、太阳能在建筑中的应用

  太阳能是一种典型的可持续能源,具有洁净、安全、长期性的特征。太阳能建筑是指经过良好设计,达到优化利用太阳能的建筑。以供暖为主的太阳能建筑可分为主动式系统和被动式系统两大类。

  1.主动式供暖系统主要由集热器、管道、储热物质以及散热器等组成。系统的循环动力由水泵或风机提供。这种系统要使用电动设备,初次投资较大,单纯采暖时较少采用,可用于供热水或兼作采暖系统。

  2.被动式太阳能采暖系统的特点是,将建筑物全部或一部分既作为集热器又作为储热器和散热器,无需管道和风机、水泵。被动式系统又分为间接得热和直接得热两类。

  (1)间接得热系统有:特朗伯集热墙、水墙、载水墙(充水墙)和毗连日光间四种类型。

  1)特朗伯墙的做法是法国人特朗伯教授提出的。其主要构造为:在建筑物向阳面设0.3-0.5m厚的混凝土集热墙,墙的向阳面涂以深色涂层以加强吸热,墙的上、下设可关闭的通风口,从而构成主要的集热、储热和散热器。为保证集热效果,并保护墙面不受室外环境污染与侵蚀,在集热墙外0.1m处装玻璃或透明材料以构成空气间层,间层内装可动绝热层(窗帘或百叶)。这种构造可以通过通风口和可动绝热层的开闭,实现冬、夏两季分别对室内空气加热和吸热,只是夏季应把深色的外表面换成浅色的反射面。

  2)水墙是利用水的比热较混凝土大得多的特点,以其取代混凝土作储热体的一种做赔。由于水具有对流传热的性能,会把吸收的太阳辐射热较快传到内表面,造成室温较大的波动,这方面的性能不如混凝土。

  3)载水墙采用向混凝土墙的空腔内充水的办法做集热墙,兼有水的储热容量大和固体材料无对流传热两方面的集热优势。

  (2)毗临日光间可以提高主要空间的使用质量,又可大幅度减少房屋的热损失;日光间还可构成良好的生态环境,夏季可以开窗通风并采用遮阳措施,避免室内过热;因而有较好的推广前景。

  (3)直接得热系统一般利用向阳面的玻璃窗直接得到太阳辐射热,是一种最简单的太阳能建筑形式。为了减少热损失,夜间必须有绝热窗帘将窗户覆盖。夏季白天可将采光部位以外的透明部分用绝热材料覆盖,以减少进热;夜间则将绝热层全部移开以利向外散热。

  对于居住建筑,直接得热窗的面积与地面面积比应在20%-30%,墙、地板以及其他储热构件的表面面积至少5倍于向阳面玻璃的面积。

  例:

  心理学家马斯洛在“需求层次论中”,将人类生活需求分成五个层次,下述哪一条不属于该五个层次中的内容(B)

  A生理需求、安全需求;

  B生理需求、心理需求;

  C交往需求、自我实现需求;

  D自尊需求、自我实现需求
 

相关文章

回到顶部
请复制以下网址分享
2013年一级建筑师设计知识复习指导:环境心理学、生态与科学与持续建筑
http://m.civilcn.com/news/jzshi/1359446617173659.html